买股票杠杆 盐湖区博物馆馆藏精品(十四)——“蒲坂一釿”平首布

发布日期:2025-02-06 22:11    点击次数:142

买股票杠杆 盐湖区博物馆馆藏精品(十四)——“蒲坂一釿”平首布

谈及“蒲坂一釿(jīn)”平首布买股票杠杆,必然要追溯其历史渊源。

中国,作为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,货币文化源远流长。原始社会后期,随着剩余物资不断增多,单纯的物物交换难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,寻找一种物品充当通用的交换媒介成为当务之急。

贝壳因质地坚硬、小巧轻盈、便于携带和计数,被人们率先选中,成为最初的货币雏形。这也解释了为何汉字中与商贸流通、财富买卖相关的字,大多带有“贝”字。商朝后期,青铜冶炼技术已相当发达,以铜为原料的人工货币应运而生。到了春秋战国时期,诸侯割据,各诸侯国和地区纷纷自行铸造货币。

文物名片

主角:“蒲坂一釿”平首布

出生时间:战国魏

展开剩余70%

尺寸:通长5.6厘米 宽3.3厘米

藏宝地:盐湖区博物馆

平首,方肩,弧裆,方足,面文“甫反一釿”。“甫反”通作“蒲坂”,古地名,战国魏邑, 今山西永济东南。该币为战国早中期青铜铸币。铸行于魏国,流通于三晋两周地区。

1979年,盐湖区王南村发现的“蒲坂一釿”平首布,便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青铜铸币。它的出土,为我们了解战国时期的经济、文化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。其可说是魏国经济发达的体现,表明当时魏国的农业、商业、手工业的发展已到一定程度,需要统一的货币来推动经济往来和商品交换。

可知,青铜布币是人类至今发现最早的钱币,其形状模仿的是当时常见的青铜农具“镈”,呈铲形。因古时“镈”与“布”同音,被称为“布币”。早期布币保留着农具用来安装插柄的方孔,也就是“空首”,后来逐渐从原始厚重演变为轻薄扁平、便于携带的平首布。“蒲坂一釿”平首布就是这一演变过程的生动体现,反映出战国时期人们对货币实用性和便利性的追求。

从外观来看,“蒲坂一釿”平首布通长5.6厘米,宽3.3厘米,呈现出平首、方肩、弧裆、方足的典型特征。其面文为“甫反一釿”,“甫反”实则是“蒲坂”的通假字,指的是今永济东南地区,战国时期这里为魏邑。

而且这枚青铜铸币铸造工艺精湛,铭文上单位明确,铸币地点清楚。“釿”为货币单位,一釿约等于今天的15克。“蒲坂一釿”如此记录地名和重量、价值,为今人研究当时魏国经济发展、地理形态、城邑分布提供了实物资料。

当年,魏国在东周列国中率先变革,废除世卿制,大力激发生产力,迎来了经济的飞速兴盛。彼时,据载,魏国已知的城邑超过百个,有晋阳、安邑、皮氏、蒲坂等。商业繁荣促使货币广泛流通,“蒲坂一釿”平首布便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。它流通于三晋两周地区,见证了魏国与周边地区频繁的贸易往来和经济交流。同时,这也足以说明蒲坂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,是魏国的商业中心之一。《史记》记载“黄帝采首阳山之铜,铸鼎于荆山之下”,由此可见,自原始社会末期开始,蒲坂一带的采铜冶炼技术就已相当成熟。

作为魏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“蒲坂一釿”平首布不仅是古代商品交换的媒介,更是货币文化的代表,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技艺,反映出魏国的经济实力和铸币技术。透过它,我们得以窥探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,梳理那段历史的发展脉络,感受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
长按保存上方二维码

随时随地获取盐湖文物信息

来源丨盐湖区文物保护中心

编辑丨靳雪婷 赵超 责编丨侯育蓉

审核丨范亚宁 监制丨卫江鹏 张文芳买股票杠杆

发布于:山西省